我们在课堂上,给自己煲了一锅别有风味的“粥”
2017-12-04 10:38 来源:中国网引言:假如只是老师一味的灌输,那么,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如同一碗寡淡的“白粥”,只有少数几个“谨遵医嘱”的学生有吃下去的胃口,但假如这碗粥是学生自己做的呢?滋味立刻丰富起来,因为他们品尝到了自己的用心之味、创意之味、探究之味!
11月28日,中大附属外国语实验中学(中黄国际黄埔中学)迎来了本学期第一场中黄快普乐探究教学活动,金燕燕老师、黄佳丽老师、刘海珊老师、刘建兴老师向集团领导及兄弟学校呈现了四节和传统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课堂,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教学的一贯看法。
探究式教学,这就是一场“魔术”
用一个摩擦过的气球接近桌面上的易拉罐,易拉罐居然神奇般地动起来了!

孩子们都瞪大了双眼,不时发出惊呼声,如同在观赏一出神奇的魔术表演,而“魔术师”正是我们的科学老师刘建新,接下来,他将带领孩子们探秘“魔术”背后的真相——《静电》。
“球为什么具备了魔法?这一切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带着这些疑问,孩子们在“魔术师”的指导下通过流动实验站开始了探究——用气球吸附墙体、利用验电器检测静电、阅读有关静电的短文、扫描QR码等,走进实验室,通过探究、小组交流合作、提问、补充等方式寻找答案。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的探究能力、合作表达能力及学习主动性都得到了极大提高,最终通过科学,自我揭开了这场神奇“魔术”的神秘面纱!
让数学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在很多人眼里,数学就是魔鬼,那些枯燥的数字简直让人抓狂!然而在黄佳丽老师的课堂上,数学却变成了充满人情味的暖心小游戏。
课堂紧紧围绕着“类和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展开。关于“类、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同学们了解多少?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类、合并同类项”等定义,黄老师巧妙地创设了生活中的情景,通过分小组找“家族”的形式,把“类与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引到生活中,促进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类与合并同类项”等含义,真正地表达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理。

以学生为中心,老师成了“乐队指挥者”
“在《动物庄园》中,雪球和拿破仑的人物形象是怎样的呢?”
“拿破仑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可他有个很不好的缺点就是,他取得胜利后,就好像暴君了。”
“我不能理解你说的缺点,权利、钱财的贪婪不应该是人性的一部分吗?这应该不可以说是缺点。”
乍一听这些评论,你以为你来到了一场文学学术辩论现场,NO,这其实只是金燕燕老师的一场语文探究课!语文探究课堂主要是围绕着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实行探究活动。

随着金老师问题的抛出,同学们纷纷陷入分组讨论、探究之中,并归纳总结,向各位同学展示各自小组的成果。
在这些质疑与探究后,金老师为同学们设计了“猜猜我是谁”的环节,活动规则是,每小组分发一张图片,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把人物特征写在卡片上,上台演说展示,让同学们猜猜图片中的人物,能最快猜出图片人物名称的小组是赢家。

这种活泼且鼓励孩子主动参与的形式,充分地调动了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把语文探究课推向了高潮。
满堂皆问,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人
刘海珊老师的历史课,让我们在遥远的历史世界与现代的一带一路之间来回穿梭,让我们体验了历史的变迁与现代建设一带一路的意义。

在刘海珊老师的历史课堂上,学生成为了获取知识的主人,满堂皆问,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小组合作与展示形式多样,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有的学生通过话剧表演,再现丝绸之路那段充满意义的历史,有的学生通过演讲,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与记忆。

四位老师讲课完成后,集团有关领导及兄弟学校同仁对四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兄弟学校同仁对四位老师的课堂表示了肯定,并总结出了亮点。

对科学课的点评
设计活动新颖,课堂实验中利用了扫描二维码的形式;
探究式实验活动过程中,老师都设置了具体的评估,让孩子的探究及时得到了反馈;
探究课堂中,设计了休息站环节,体现了差异化教学及因材施教;
流动实验站的形式,注重小组合作,使同学都能够参与其中,从而培养了同学们的探究能力;
双语教学,在小组活动中渗透了英语教学;
批判性教学明显,允许同学有争议。
对数学课的点评
整节课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并归纳总结,老师层层递进,引导学生;
注重概念的教学,把概念教学渗透教学始终;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课堂素材来源于生活,归纳总结运用于生活;
教学设计过程体现差异化,老师针对不同学生的状况实现提问、任务布置、作业进行分层;
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每次小组活动中,都让学生自己来归纳总结并展示小组探究结果;
教学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并回归生活。
对历史课的点评
让学生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人;
注重学生对掌握学习方法的培养;
以历为鉴,活学活用,把丝绸之路与现代的一带一路紧紧相连,体现历史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息息相关;
满堂皆问,问题之间有联系,有关系,让学生充分展示素养与个性。
对语文学科的点评
教学设计上,全球背景和学科目标相结合;
课堂设计任务非常清晰,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完成;
让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充分,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思考的时间;
猜猜我是谁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