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读书房全网寻找“图书馆留言大叔”
2020-07-09 09:49 来源:华夏教育网“我来东莞十七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
今年疫情让好多产业倒闭,农民工也无事可做了,选择了回乡。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
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愿你越办越兴旺。识惠东莞,识惠外来农民工。”
——湖北农民工吴桂春
6月24日,湖北农民工吴桂春决定离开生活了十七年的东莞。
因为疫情,他失去了在东莞的工作,临行前一天,他怀着万般不舍的心情来到东莞图书馆,注销陪伴了他十二年的读者证,同时在读者留言表上写下这样一段话:
这段留言只有短短131个字,笔迹也略显凌乱,但质朴而情深,令亿万网友为之动容。

一封对图书馆的“告白信”,让普通了大半辈子的吴桂春一夜变“网红”,他出现在形形色色的采访中,一个爱书人的形象从薄薄的留言纸中升华出来,变得具象而清晰:
2003年,37岁的吴桂春只身来到东莞,在一个小型制鞋厂找到了工作,轰鸣的机器、刺鼻的胶水、冰冷的流水线,他的生活在枯燥与乏味中循环;
5年后,吴桂春才第一次从工友口中得知了图书馆的存在——原来,世上还有这样的好地方,空调很凉快,书很多,还不需要花钱;
每到休息日,吴桂春总是早早起床去图书馆,北面的座位浸泡着充沛明亮的阳光,他最是喜欢。在图书馆,他可以暂时从工厂的压抑中逃离,疲惫的身心得以喘息,因此他常常一呆就是一整天;
他在东莞图书馆借到的第一本书是《红楼梦》,从头到尾看了整整四遍,中国历史也成了他的最爱;
他认识的字不多,为了看书,特意买了《新华字典》,碰到生僻字就一个一个地对着查,只有小学学历的他,如今能将“三言二拍”中的典故信手拈来……
他说:“我的第一职业是打工,第二职业就是看书。”

△在读书的吴桂春
如果不是这份“第二职业”,吴桂春应该已经回到了湖北的老家。离开东莞,也就意味着往后很难再来这里的图书馆,很难再享受24小时开馆读书的乐趣。
意外走红后,许多人关注他,希望他能留下,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他得到了一份新的工作,还获聘“东莞职工书屋公益代言人”,未来可以续写和东莞图书馆的缘分。
他认为读书能改变性格,能让人懂得谦逊,却从未想过能用读书换取物质上的回馈,这次的经历让他后知后觉地意识到:
“知识真的能改变命运。”
知识,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能改变一座城市的命运。图书馆,可以成为一个农民工的知识圣堂,也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精神符号。
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能蒙荫成长于此的千百万个孩子。约读书房作为一家致力于推广青少年阅读的企业,更深知阅读对孩子的意义,它对孩子的学习大有裨益,它能塑造孩子的人格品质,它能给孩子带来简单纯粹的快乐,它能为孩子的一生积蓄力量:
爱阅读的孩子,心中有丘壑,眼底有光芒。


在报道中我们得知,吴桂春的记忆里,他的老家只有付费借阅的私人书屋,那里的孩子,尚未拥有一座属于他们的阅读乐园。
因此,
我们想发动读者朋友们的力量,全网寻找吴桂春先生:
约读书房愿为吴先生的家乡捐赠一座儿童图书馆。
希望读到这里的你,能够动动手指,将本篇推送分享到朋友圈,你的每一次转发,都会为图书馆的建成增添一份可能。
愿那座小城多一个可以静心阅读的地方,愿更多的孩子像吴先生一样,有书可读,有情可寄,有梦可追。
吴桂春先生,快来联系我们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