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换种思维写论文 3

2016-11-30 16:57 来源:未知

  Renee 蒲公英 蒲公英健康联盟

  医生是距离疾病最近的科学工作者

  7000年来,人类不断地去钻研疾病的概念和理论,而医生正是书写这部伟大医学史的主体。从3500年前埃及的古草书,到印度经典医学论著《遮罗迦本集》和《妙闻集》,再到在2000年间都被奉为中国医学之经典的《黄帝内经》,这些古代医学经典已经初步体现了理论源于客观观察的科学性。西方医学的起源中,体液论应该是最为经典的理论。在体液论的指导下,医生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开始采集并观察眼泪、汗液、尿液等等体液,开创了西医诊断学的先河,开始体现出疾病诊断逻辑的科学性。德国医生罗伯特·科赫发现结核病和霍乱的治病菌;被誉为“蚊子曼森”的苏格兰医生帕特里克·曼森发现了“虫媒传播”的概念;英国外科医生约瑟夫·李斯特发明的外科无菌术是外科史上里程碑似的事件;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发明的牛痘接种使得天花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彻底消灭的疾病。医学原本就是一门科学,医学作为科学不断向前发展凝聚了无数医学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医生是距离疾病最近的战士,得以最直观的观察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只要用心为之,便可能发现其中那些未解的奥妙。

  英文其实只是一种工具

  我曾经有过很大的误区,觉得只要英文好就“一荣俱荣”了,念本科的时候凭着兴趣和热情英文成绩一直算班级里面领先的,很早就以还不错的成绩很顺利的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当周围的同学都投来羡慕的眼光时仿佛也更印证了我这一谬论。我后来又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参加了雅思考试,可以说一直奋战在英语的考场上,英语的优势确实在拿学位和升学的事儿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当我去到香港的时候,周围的香港医生护士都是在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长大的,也就没有人再去在乎你的英文好与不好了,起码不会以英文的好坏来衡量你的能力了。我逐渐明白了,英文仅仅就是一个工具,一个与人交流沟通和传达思想的工具。孩童时期学说话的时候是语言能力进展最快的时候,只是在不同国家地区孩子们学的语言不一样罢了。精通一门外语并不是什么特别不一般的能力,我自己反而觉得成年后学习语言其实就是反复记忆训练和积累的枯燥而辛苦的过程,我常常把这个过程形容成“民工活”,并没有什么捷径。这里的重点不是要讲语言学习,我只是想强调没有必要把这个原本就像小孩子学说话一样的学习基本本领的事儿想得太高深,更不要把英语的不足当成制约自己发展的绊脚石。我听过很多医生朋友跟我抱怨说,“我英文不好,所以怎么写英文文章嘛…”之类。开篇就讲了,科研是基于数据游戏的思维训练,灵魂始终是思想,英文只不过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以四六级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为代表的中国式英文考试,写作部分基本就是“八股文”,背的好就能写的好,都是标准化的框架和句型。但是雅思考试的写作部分就完全不一样,它基本以议论文的形式出现,想要得高分光靠拼凑句型和句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传递思想。当你阅读英文文献的时候你会发现不同国家作者写的文章表达很不一样,有的还很粗糙,也不会像我们英语老师教的那样细致的去推敲语法,只是准确无误的传播了论文想要表达的思想。当然漂亮的英文肯定更利于成功发表,但是既然是科研论文并不是要去评文学奖,真正的重中之重依然还是思想,而不在于英文表达本身。所以,说到底还是那句话——英文其实只是一种工具,仅此而已。

  医学本来就是科学,医生本身就是科学工作者。当你能突破思维的牢笼,在更大的框架下去思考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时;当你学会在数据的海洋中寻找规律以解答工作中的困惑时;当你不再因为英文的限制而给自己下一些莫须有的定论时——你就能做到你想要做到的了!

关键词:

分享到:
至顶 反馈 至底